首页

研究会概况

新闻动态

会员单位

会刊

学术交流

教学研究

联系我们

首页>学术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校庆系列学术讲座:俄罗斯文学中的乌托邦文学
发布时间:2015-10-14     浏览次数:1131

    2015年10月14号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校庆子烈学术讲座在闵行校区外语学院319会厅举行,来自南京大学文学院的董晓教授做了题为“俄罗斯文学中的乌托邦情节”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主任王亚民教授主持,来自外语学院俄语系的部分师生和全体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并参与讨论。

主讲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院教授董晓

    主讲人在讲座一开始介绍了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及其和西方文学的巨大差异。他指出,俄罗斯文学和西方文学出了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外,它还具有强烈的民族自省意识,即民族性;差异还表现为俄罗斯文学对宇宙根本性问题的关注,即超世俗性;表现为俄罗斯文学过度关注精神性,并形成了与物质性的高度对立,即非世俗化;后者导致了俄罗斯文学中的两种倾向:一是俄罗斯文学的高度自省意识,以妥思内耶夫斯基、高尔基、罗赞诺夫为例进行了详细阐释;另一种则是俄罗斯文学的乌托邦情节。
    接着,主讲人分期对俄罗斯文学中的乌托邦情节进行了分期介绍。第一时期为19世纪50-80年代的无政府主义、民粹派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潮时期。以车尔尼雪夫斯基、涅恰诺夫、屠格涅夫、妥思内耶夫斯基为例,详细介绍了主要体现在对未来俄国社会的设想、理想中社会模型、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实现方式中的俄罗斯文学中的乌托邦思想。
    第二时期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象征主义时期。以别雷等象征主义作家为例。说明了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学的乌托邦思想的发展及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作家、思想家个人的精神探索和对个人恐怖主义的批判上。随着社会的变化,逐渐体现为对社会主义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激情和乌托邦思想的国家化上。
    第三时期为二战后的40年代末期。俄罗斯文学对假大空、创造一系列英雄人物等粉饰文学现象的乌托邦思想的激情开始消退,重新开始重新关注俄罗斯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等问题。以扎米亚京、帕斯杰尔纳克、格罗斯蔓、索尔仁尼琴、阿和马托娃为例进行解读。
    第四时期为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乌托邦思想。俄罗斯文学界对国家乌托邦思想进行反省,其乌托邦情节和民族主义高涨相融合,体现出明显的大国沙文主义意识,具有的救世主意识、弥赛亚意识实质就是乌托邦情节的变体。
    主讲人最后得出结论,其实在俄罗斯文学中,乌托邦思想是一直存在的一种思想意识,只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方式而已。
    在讲座的最后,主讲人就同学们提出的俄罗斯文学中的乌托邦情节是否是其主流等疑问、俄罗斯思想不同时期乌托邦思想的变体等问题进行讨论,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本次讲座。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 | 邮箱:webmaster@kapria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