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概况

新闻动态

会员单位

会刊

学术交流

教学研究

联系我们

首页>学术交流>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在思南读书会主持俄罗斯作家与读者见面会
发布时间:2015-11-28     浏览次数:1227

    11月28日晚上七点半,思南读书会举办了特别活动“俄罗斯作家与读者见面会——首都与外省:当代俄罗斯文学版图”。安娜•科兹洛娃、娜塔莉娅• 梅廖希娜等16位俄罗斯文坛新锐携新鲜出炉的《外国文艺》俄罗斯青年文学专号,他们在现场展示了俄罗斯新锐作家的创作面貌,并且积极与俄罗斯文学爱好者交流互动。此外活动还邀请了中国青年作家张定浩和齐昕,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郑体武担任主持。

首都与外省文学的差异
    主持人郑体武围绕此次活动的源起和主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前来访的俄罗斯作家基本上来自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这次有近一半是来自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外的城市,有西伯利亚的坦波夫、沃洛格达等等,本次活动通过“外省”这一主题换个角度来观察当今的俄罗斯文学状况。
    首先发言的是来自莫斯科的作家安娜•科兹洛娃,她表示“首都与外省”对俄罗斯来讲并不对立,首都是一个很好的文学舞台,“在我来看今天的俄罗斯文学不存在明显的首都与外省之间的区分,因为技术条件的原因,比较活跃和年轻的俄罗斯文学基本上是在互联网上发布,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博客’。无论来自首都还是外省,只要写得好、写得出色,就能在这个世界赢得自己的声音与读者。就传统的文学现象和活动来说,莫斯科在2000年之后的几年里比较活跃,在莫斯科文学视野里面有一批年轻的作家当初以传统文学创作者身份出现,现在已成长为比较成熟的文学作者。”
    作家娜塔莉娅•梅廖希娜也谈论了自己的观点,“我来自俄罗斯北方一个非常有名的城市,沃洛格达。就我们省来说,州内地区之间的差别比较大。我认为目前的俄罗斯文学,就算是在网络环境中,外省跟首都之间的差别依然存在。”
    齐昕对两位俄罗斯作家的发言进行了分析,他说,“对于一个专业研究者来说,文学都是同样重要的,没有地域区分。可能两个区域之间的作家关系体现在外省作家总是对首都生活和作家了解的多一点,而首都作家对外省生活和创作情况了解的稍少一点。外省作家相对首都作家更贴近土地,与土地的关系更加密切。相对首都作家比较安逸的生活,外省作家更辛劳,与此同时他们的创作也更丰富。“最后,安娜•科兹洛娃举了莫言的例子,他属于中国的"外省作家",莫言在自己小说里描写的农民生活都非常贴切、真实和具体,因为这些来源于他自己的观察。
首都与外省作家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作家张定浩首先谈了“首都和外省”的概念,“我是从巴尔扎克那里知道的‘外省’,他的《人间喜剧》有私人场景、外省场景、还有巴黎场景。他认为外省和首都的区分首先是一个有机体,而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谈的范围上。””张定浩表示,文学不太存在首都和外省的区别。在中国,很多农村作家,比如沈从文等等,他们从各个地方来到北京,在北京书写各自的农村,这里是一个‘城市小说’和‘乡村小说’的差别。现在城市的写作者是比较自卑的,他们会非常羡慕外省的作家,现在中国的年轻一代包括过去几代人,大部分作家都是外省的,他们在文学上面从来不会处于边缘地带。如果有差别,可能是在文学批评上面。
    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文学院老院长叶辛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表示:“在俄罗斯,作家虽生在外省,但成名却在首都。如果要成为真正的好作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对生活经验的先知先觉。书写城市和乡村都是非常困难的,城市的风貌、风土人情一直在变化,跟上变化的步伐,抓住变化的中心非常困难。从俄罗斯的文学史来看,许多一流作家在来到莫斯科之前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创作者。到达莫斯科之后,经过锤炼成为了大文豪。所以,对俄罗斯来说一个作家的出生可能在外省,但创作活动和个人精神是属于整个俄罗斯的。”   
    互动环节,有观众提问现在是否仍有散文家借鉴屠格涅夫的写作风格。作家安娜•科兹洛娃回答道:“在俄罗斯外省,屠格涅夫是一个非常受尊重的,阅读率非常高的经典作家。在去外省的私宅采访时,我经常发现屋里的书架上摆放着屠格涅夫的作品。”
    最后,主持人郑体武希望读者们反复读经典作家的作品,“经典作品与流行作品不一样,流行作品是大家在限定的时间里,共同阅读一本书。但是对于经典作品,我会不时翻一翻,回到经典作家的阅读体验当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 | 邮箱:webmaster@kapria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