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会概况

新闻动态

会员单位

会刊

学术交流

教学研究

联系我们

首页>会议动态>
“新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问题、方法、意识”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0-10-13     浏览次数:1063

新世纪以来,以现实主义著称的俄罗斯文学进入到了多元话语的新时期。各种各样的体裁样式、丰富多彩的创作手法、标新立异的思想表达纷纷呈现在世界面前,成为世界文学发展中最有活力的现象之一。为促进国内俄罗斯文学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加强国内外俄罗斯文学研究者、翻译者和教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主办,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新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问题、方法、意识”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0月11日通过线上方式在辽宁大学隆重召开。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吴晓都教授、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张冰研究员、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熠教授主持。来自全国高校的300多名教师、学生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的12位专家学者围绕着新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进行了主旨发言。各位专家的发言紧紧围绕会议主题,既有对新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的理论研讨,又有对新文科视域下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方法创新,还有对当下中国文学与俄罗斯文学对话的具体尝试,更有对新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中国范式建构的深刻思考。各位专家的报告体现出新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中的问题导向、方法建构与前沿意识。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务实分析,为新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带来了新思考与新启发。

吴晓都教授以《钱锺书对话俄国文论》为题,阐述了钱锺书先生与俄国文论的对话。指出在钱锺书广泛多维的欧美文艺批评思想的研究中,形象思维论与形式学派诗学是引发他对俄苏文论兴趣与关注的两个文论亮点。在重视与称赞近现代俄国文艺思想探索成就的同时,钱锺书先生也自信地从他精通的中国诗话角度与俄国文论展开平等的学术对话,以彰显中国古典文论在相同领域的“宿悟先觉”。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汪剑钊教授以《我为自己建起了另一座纪念碑》为题,提出俄罗斯文学中的“纪念碑”的传统。指出俄罗斯诗歌史上 “纪念碑情结”的自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完整链环。诗人们也在最初对“纪念碑”的仰望、信任、渴慕到怀疑、解构的过程中,体现了时代的风貌和自己创作的个性。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剖析与解读,还原诗歌作为语言“纪念碑”的种种魅力。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刘亚丁教授以《类型学的文学移植:袁枚和杰尔查文自然诗比较研究》为题,尝试将类型学移植于文学研究,对不同民族的并无谱系学联系的文学家进行比较研究。从观念层、意象层和织体层三方面,对18世纪的中国诗人袁枚和俄罗斯诗人杰尔查文的自然诗进行类型学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当代俄罗斯文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范式。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宗琥教授以《俄罗斯先锋主义艺术的西方哲学之源》为题,通过对尼采、柏格森和弗洛伊德先锋派理论的阐析,探讨以尼采、柏格森和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先锋派理论对俄罗斯先锋主义艺术的影响。指出俄罗斯文学界对尼采的文艺观可谓推崇备至,高度认同他对艺术的很多观点,尤其在未来主义者那里,可以看到他们与尼采在美学立场上的一致性。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院长孙超教授以《21世纪俄罗斯作家笔下的高加索形象》为题,以萨杜拉耶夫、加尼耶娃、哈萨沃夫的创作为例,阐析在这些新生代作家的文学叙事中的高加索形象。指出新生代作家更多地是从内视角层面展现了高加索人民特有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乃至宗教礼仪,侧重表达了该地区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导致的历史与当代、文明与传统、信仰与世俗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南开大学王志耕教授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反宗教叙事》为题,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宗教叙事的杂语特征。提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宗教叙事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由宗教叙事的绝对独白转向艺术叙事的复调、由圣经的“启示录”叙事转向基督的“虚己”叙事、由上帝拯救世界的叙事转向“美拯救世界”的叙事等三个方面。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郑体武教授以《俄罗斯文学研究断想》为题,介绍了对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心得体验。从学科、人才、资源等角度对俄罗斯文学研究提出了新方法和新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欧洲古典与中世纪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明教授以《彼得堡文艺学派的民族性诉求》为题,对彼得堡文艺学派的民族性诉求进行论述。指出彼得堡文艺学派对俄罗斯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需要其丰厚的学术遗产加以关注与借鉴。

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东教授以《新文科视野下俄罗斯电影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为题,探讨在“新文科”新视野下,重新考察电影研究在外语学科中 “位置”的必要性。指出其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新的可能性。

天津师范大学曾思艺教授以《苏联战争小说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为题,对苏联战争小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期,并指出其特点为在政治和传统之间摇摆(摆动于阶级斗争、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普世之爱之间)、从宏大叙事走向微观叙事、艺术手法颇为传统,创新不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俄罗斯文学研究室主任侯玮红研究员以《新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中的新现代主义概念》为题,对当下俄罗斯文学中的新现代主义概念进行了阐析,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做一梳理和追溯,并详细探究其在当代俄罗斯文学批评中的出现、运用及内涵,最后指出发轫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新现代主义已经成为当今俄罗斯最为活跃的文学倾向之一,至于它是否会像苏联解体之后的后现代主义那样成为影响一时的文化思潮,尚需我们进一步的跟踪研究。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王丽丹教授以《<左手路径>的神秘主题与莱蒙托夫的命运主题》为题,立足于剧本的神秘主题,揭示阿尔谢尼耶娃在“孤独的天才”莱蒙托夫生命中的多重作用。

张杰教授、王志耕教授、汪剑钊教授、顾宏哲教授分别了主持大会报告。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王志耕教授在闭幕式上进行了会议总结,指出,本次会议的议题与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国新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一方面展现了当代俄罗斯文学研究的跨学科特征;另一方面表现了学界对当代俄罗斯文学发展最新动向的关注。这是一次在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繁荣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会议。(穆重怀,辽宁大学)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 | 邮箱:webmaster@kapria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