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午,由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分会、黑龙江省头雁团队“大数据驱动的俄语创新团队”联合莫斯科国立大学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研究院、俄罗斯科学院信息传输研究所、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阿迪格国立大学、沃罗涅日国立师范大学、尤格拉国立大学等机构共同举办的首届“数字人文:经验、问题与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金谷大厦隆重召开。开幕式由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院长孙超教授主持。
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曹叠峰,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谢尔盖·梁赞采夫,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宗成庆,国立克麦罗沃文化学院院长、语文学博士亚历山大·维克托罗维奇·舒恩科夫出席并发表致辞。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叶其松宣读了来自莫斯科国立教育大学校长的贺信。
曹叠峰副厅长表示,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与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呼应。本次会议的召开正是为了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俄联合声明,通过两国元首共同规划的新蓝图,深化中俄在语言、大数据和智库专家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王敬波校长指出,黑龙江大学作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高校,自1941年成立以来,一直以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宗旨,形成了独特的对俄办学特色。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中俄两国专家学者在数字人文领域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创新,为推动两国学术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谢尔盖·梁赞采夫院士强调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性和及时性。他指出,数字化是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的关键趋势,对人类进步和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也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中国科学家在数字化研究领域处于前沿,感谢黑龙江大学紧跟现代科学研究的前沿,组织和举办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宁琦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为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创新方法的同时,也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应用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次论坛的召开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化危为机,共同寻找数字人文赋能外语学科发展的未来之路。
据悉,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俄罗斯科学院,国立莫斯科大学,国立新西伯利亚大学,彼得堡高等经济大学,国立莫斯科鲍曼技术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立莫斯科医科大学,俄罗斯普列汉诺夫国立经济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塞尔维亚诺维萨德人工智能研发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河南大学,长春大学,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731问题国际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等国内外4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100余名中外俄罗斯专家、学者以及硕博研究生。
会议紧密围绕“数字人文”这一核心主题,深入探讨了数字人文与人工智能在语言学研究中的融合应用,包括大语言模型、互联网语言学等前沿领域。同时,会议还聚焦数字时代外语教育教学与创新,数字人文跨学科应用与实践,技术在语言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文化和语言的数字化处理,数字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趋势。卡拉布拉托娃院士、黄萍教授、加帕纽克副教授、孙颖教授、阿赫列诺娃教授、祖雪晴副教授、信娜研究员、巴热诺娃教授、李晓光教授、黄东晶教授分别主持大会发言。
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和交流,与会专家学者对会议成果达成共识,认为本次会议不仅为数字人文领域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而且通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促进了学术界对数字人文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深层次理解。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该领域国际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为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合作模式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此外,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将把会议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到自己的研究和工作中,以期推动数字人文学科的进步和创新。
闭幕式由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党委书记黄东晶教授主持,卡拉布拉托娃院士总结发言,国防科技大学易绵竹教授致闭幕词。两位教授对此次研讨会进行总结,并就俄语学科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期待未来对会上提出的诸多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外语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不断进步和发展。